父亲节特辑丨80后独生子和他的偏瘫父亲


狭窄的病房里,两张相隔的病床上躺着两个老人,中间的男人手握着两张病床,背影显得孤寂脆弱。

曾经,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有一张获奖作品刷爆了朋友圈。

照片的名字叫做《独生子》

狭窄的病房里,两张相隔的病床上躺着两个老人,中间的男人手握着两张病床,背影显得孤寂脆弱。

 

这张照片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。

1980年开始,独生子女政策实行。算一算在这个政策下最大的一批独生子女,今年也已经40岁了,而他们的父母,也都60多岁了。

无独有偶。

这次我们认识的陈先生,就是一个地道的『独生子』。

陈先生,30岁+,独生子,单身未婚,广州本地人。

陈老,陈先生的父亲,66岁,丧偶,退休;因脑梗死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吞咽和言语障碍。目前正在我院康复治疗区进行康复训练,从之前的瘫痪在床,到现在可以独立翻身、坐起,少量辅助下坐到站,独立站立10秒,康复初见成效。

 

第一次见陈老,老人家异常沉默,陈先生稍显憔悴。我的第一直觉告诉我,这是一对有故事的父子。

“事情发生的很突然,我爸突然就倒下了,真的没想到”。

 

在儿子陈先生看来,父亲身体一直都算康健,也没有过分肥胖,老年人高发的的高血压一类的疾病更是没有。今年4月初,却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,突然就行走不能,还言语不清、口角流涎、头晕呕吐。

“当时我马上就叫了救护车,去了其他医院。但是效果不太好,因为他一来就是急性的。另外因为我父亲脑上大面积脑梗死,后来是听从医生的意见做保守康复治疗,就转到这里来”。

自此,陈先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如果说以前的生活,美中不足是母亲的早逝,偶尔的被催婚是烦恼。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大龄青年的生活状态。现在,他说:“好在自己没结婚吧,不然这样子挺拖累另一半或者孩子的”。

自从父亲病倒后,陈先生的工作换成了夜班,每天的行程基本都是家-公司-医院3个地方来回倒,时间的难以平衡和身体的劳累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却是心中无法排解的担忧,在我们的对话中,陈先生难得的露出了自己脆弱的一面,说到:“很害怕以后家里就我一个人”。

一直以来大众对独生子女的评价大多都是:集万千宠爱于一身。

是啊,大家都只记得前一句,却忘了后面还有一句:合千万孤独与一体。

对每个独生子女来说,(双双)躺在病床上的父亲(父母)像极了我们会面对的场景。而这个孤独的背影,是陈先生,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。

现实,且残酷!

或许,唯一值得宽慰的是,经过2个月来运动疗法和言语训练等一系列的康复治疗,陈老的身体已在缓慢地恢复中。

从刚入院时的坐站不能、无法独立翻身,到现在可以独立翻身、坐起,少量辅助下坐到站,独立站立10S;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,holden步行由0级,达1级,上肢肌力从0级达1+级,下肢肌力从0级达3+级。

说到父亲的康复情况,陈先生也是心怀感激:“非常感谢仁爱的医生。其实在我父亲刚入院的时候,我也去其他的康复中心综合考察过,最后还是觉得这边环境比较好,更干净一些。这边是一间房2个病床,其它医院是一间房,3-4个病床,就不太好。在帮我父亲做运动训练的时候,一些年轻的医护,都特别有爱(耐)心”。

提到最近的父亲节,我问他有什么想对父亲说的话,陈先生说:“希望他(陈老)能快点好起来,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”。

采访的最后,陈先生突然拥抱了一下自己的父亲,我们隐约看到有泪在他眼眶中打转。或许,碍于男子汉的面子,又或许不想父亲过于担忧,这一滴泪,仅限于出现在眼眶了。

让小编感到开心的是,或许是感应到儿子的情义,一直低头沉默的陈老,在儿子拥抱自己后,也给予了回应,抬起头来,视线一直随着儿子而移动。




  • 推荐一俄罗斯小妹在医院的特殊求救!

    [导读]体检科护士把她引进给杨医生时说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,这个俄罗斯小妹情况有点特别,她皮肤白皙,身材高挑,一见杨医生就半敞着她的胸口,一副喘不过来气的样子并举起她的双臂,用掺着俄国口音的英语说她不行了,好像马上要死了的样子。杨...